德国高中给我带来了哪些改变?|优秀学姐说
- 发布时间: 2023-09-01 浏览次数:
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,这一点是我在出国前并没能理解的。小学、初中对我来说,生活就是两点一线:学校与家,周末能出门玩的机会少之甚少,我妈妈时常抱怨:“我们全家都在等你作业写完出去玩呢!”可惜时间并不是我所能支配的,它完全被作业量所支配。当然,儿时的我坚信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当生活的100%是学习时,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。
1业余时间从海绵里的水变成小溪流水
进入德国高中后,最令我诧异的变化便是课外时间变多了。上完课、写完作业后,我竟然还有整整一个傍晚的时间,周末更是能拥有两天真正意义的双休。此外,每隔几个月还有长达1-2周的小长假。业余时间突然从海绵里的水变成小溪流水般源源不断,我也并没有像绷紧的弦突然松垮掉,我对自我的要求不会随作业量的改变而变化,自驱力才是激发一切行动的源动力。

放慢节奏后,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、预习以及反思,这时我对学习方面的自我要求从“done(仅完成)”变为“perfect(完美)”。其次,我也终于有时间来经营业余生活,比如做创意料理、拍照、运动等等;假期时,去巴黎迪士尼疯玩,坐在维也纳的屋顶,俯瞰夜景,在奥地利的小镇坐船,在布拉格广场吃巧克力面包卷……我的生活突然有了色彩。
2 在寻求真理的路上找到了存在感
德国的伦理课其实类似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。初中时,我对思想品德课并没有好印象,它是一门讲些人人都懂的基本品德的选修课,对我的总成绩来说无关紧要。
当我脱离了快节奏、以结果(成绩)为导向的环境后,我发掘了我对伦理以及哲学的兴趣。当我们在分析一些进退两难的情景时,原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。经过以过程为导向的讨论后,我个人观点的输出能获得老师的认可,我也在寻求真理的路上找到了存在感,感受到课堂带来的乐趣。
3 以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方式,让我学会独立思考

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德国高中课堂的核心,上课的主角是我们,而不是老师。在传输一个知识点时,德国老师从不会直接把它写在黑板上,灌输给我们,而是先进行头脑风暴,最终由我们自己推敲出来。这也是上课从不缺有同学举手发言的原因,激发我们的思考才是老师们的用意所在。
我们是在寻求知识的道路上的探索者,而老师则是领路人。德国教育主要以过程为导向,考试与分数从来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,而每次独立思考的过程中,探索出来的自我才是。知识固然重要,但究竟以何种方式获取知识更为重要,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才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