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访校日记】理解、发现——德国中学背后的成长智慧与故事
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11-05 浏览次数:
10月初,在德国的老师们开启了新一轮的访校之旅,在本次的旅程中,我们前往了德国北部的两所学校(巴德萨克萨文理中学和格沃斯穆勒文理中学),看望同学们,面对倾听他们的生活学习中的趣
10月初,在德国的老师们开启了新一轮的访校之旅,在本次的旅程中,我们前往了德国北部的两所学校(巴德萨克萨文理中学和格沃斯穆勒文理中学),看望同学们,面对倾听他们的生活学习中的趣事和小烦恼,也和学校老师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,在关心同学们,学校沟通,和国内的爸爸妈妈们分享成长与变化同时,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新的故事与体验。
 
在两所学校的校园,我们见到了在校的同学们,和大家一起在校园中散步、聊天,这样的时光也让我们感到温暖。





虽然距离上一次送新同学们来报道才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,但也觉得大家都有了很多新变化和成长,特别是我们看到几位新入学的同学们适应得都还不错,感到特别开心。而在这件事,学长学姐们也出了不少力,很积极地帮助大家,分享学科经验,甚至是周边的美食。在这样一个充满联结与友爱的社群中,我们也相信并期待着大家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 
在和同学们交流的同时,德国老师们也在和学校老师进行着沟通,反馈和解决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们遇到的问题。尤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,在与巴德萨克萨文理中学寄宿部校长的交流过程中,我们听到了许多来自学校视角的思考。





校长提到本身学校对于中国学生是很有经验的,也知道很多中国学生的文化差异点。比如有一个很多学生可能都会存在的情况——上课不主动发言,学校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,他们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班级里人数太多了,没办法每人都讲话。对此,学校的解决思路是:第一,鼓励学生在德国的小班级里多发言;第二,给授课老师提前说明这一点,提高老师对这一点的敏感度;第三是如果学生课上不发言,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当交作业。
 
关于中德完全不一样的学校系统,校长也给出了许多能力建议。比如学生在德国不能很笼统或者死记硬背地去了解知识点,他们更看重的是Transferleistung(迁移能力)。他是这样说的:“不是每件事都有一个解决宝典来对应的,所以学生自己的解法,学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非常重要”。





在和学生的沟通上,校长也鼓励中国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诉求和想法。他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,说有一次有个同学房间里的暖气不好用,但是那位同学选择的是:先讲给家长,家长讲给我们,我们再和寄宿部沟通,然后负责老师再去学生房间问暖气情况。他说这种沟通方式“跨越了大半个地球”,但是学生其实可以直接来敲敲值班老师的房门说,“暖气坏了”。

对于中国学生在刚到中学时可能会不习惯或者不适应,学校的老师们表示十分能够理解,这也是我们和学校都在努力的方向,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交流,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,帮助同学们了解和适应德国文化,而最终去培养他们自己的成长。

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,在课堂和老师学习中,在寄宿部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里,而在格沃斯穆勒文理中学的访校中,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在课外活动里成长与探索的空间。我们看到学校里的音乐室,我们的同学也有参与其中,弹吉他、唱歌……,学校也为IT编程、工艺制作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与空间。





每一次访校、和同学们交流,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刻,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与融入德国生活,和他们一起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,我们也在和同学一起不断成长。
 
在本文发出的同一时间,在德国的老师们也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访校旅程,也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带来更多精彩的访校故事。
 
 

德国中学留学相关文章